上周 SEC 对 Ripple 34 页的法院判决书出来之后,XRP 价格也随之飙升,XRP 当日拉升近 80% 至 0.81 美元,创下一年多来新高。其他加密资产也加入了这场狂欢。
原因是因为“SEC 对于 XRP 在二级市场销售定性为非证券代币”,当然是一件值得整个行业高兴的事,但笔者周末仔细看了 34 页诉讼书,觉得市场解读可能太过乐观,当然也是因为 SEC 在过往代币属性诉讼案件中还没败诉过,而这次在 Ripple 案件中算是啃到了硬骨头。
下面我们回顾下整个判决书的关键内容。
起初 Ripple 的辩护说是将 XRP 与黄金、白银或糖类比,宣称其为一种普通商品,而非证券。然而,法院对此的观点是,即便 XRP 在某些方面与普通商品相似,但如果它在一个预期获利的环境中进行交易,那么它可能被视为一种证券。就好比:如果你购买一套房子,只是为了自住,那么该房产并不被视为证券。但是,如果你购买房产的目的是为了出租并从中获取租金收入,那么这套房产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被视为一种证券。
一、SEC 从两个角度试图指控 XRP 为证券类型
从判决书我们可以知道 Ripple 公司通过两个方式卖了很多 XRP,赚了不少。
“机构销售 Institutional Sales”
判决书显示 Ripple Labs, Inc 通过书面合同将 XRP 卖给机构,并赚了 7.28 亿美元。而通过 Howey 要素测试基本没跑,以下要素基本都符合,法院判决机构销售的投资合同就属于证券,以下是判决思路:
1、是否为一种投资行为?
SEC 认为,Ripple 公司通过向大型机构销售 XRP,并且这些机构有的会作为经纪人、做市商来购买 XRP,然后再将它们卖给公众。还有一些机构会将 XRP 作为他们交易策略的一部分来转售。因此,SEC 认为这种销售行为应该被视为一种投资。
但是,Ripple 公司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认为,仅仅因为有人为 XRP 支付了钱,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在投资,然而,法院并不同意 Ripple 公司的观点。他们认为,根据以前的法律案例,只要机构买家为 XRP 支付了钱,无论他们的目的是投资还是仅仅是购买,都满足了“Howey 测试”的“投资资金”的要求。
Aiying 观点:从判决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是对方无论是机构主体还是个人,直接向项目方实名协议购买,根据以往法律案例,都是满足 Howey 测试当中“投资资金”的要求。
2、是否为共同投资事业?
法庭开始探讨了“Howey 测试”的第二个要素,这个要素是关于“共同投资事业”。如果能证明投资者的钱被放在一起,并且每个投资者获得的利润都取决于整个企业的成功,这就可以证明存在“共同投资事业”。这种情况叫做“横向共同性”。
在 Ripple 的案子里,法庭发现 Ripple 把他们从大公司销售 XRP 得到的钱,存放在他们不同的子公司的银行账户里。即使 Ripple 为每个子公司都设立了单独的银行账户,但是所有的账户都是由 Ripple 控制的,Ripple 用这些账户里的钱来支持他们的业务运作。因此,法庭认为 Ripple 的行为满足了“共同投资事业”的定义。
此外,每个买家得到的利润都取决于 Ripple 的运营情况和其他买家的运气,因为所有买家都买的是同样的,可以互换的 XRP。Ripple 用从大公司销售中得到的钱来开发 XRP 的用途,并维护 XRP 的交易市场,以此来提高 XRP 的价值。当 XRP 的价值上升时,所有的买家都会根据他们持有的 XRP 数量获得相应的利润。
所以,简单来说,法庭深入研究了 Ripple 对 XRP 的大公司销售,认为这些销售行为满足了“Howey 测试”的要求,应该被视为投资,而且存在共同企业。这意味着 Ripple 可能需要接受 SEC 的监管。
AIying 观点:Ripple 存款的集中性,即其虽说分散了账户,但没分散独立管理,而是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在一起,用于 Ripple 的业务运作,以及每个客户都能买到的共同利润分配,这是被判定为“共同投资事业”要素的关键。
3、是否有让机构买家合理期待从他人的企业或管理努力中获得利润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利润。在这里,利润指的是收入或回报,比如股息(公司分给股东的利润)等定期支付,或者投资价值的增加。机构买家购买 XRP,期待从 Ripple 公司的努力中获得利润,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是为了投资而购买。有的人可能同时也在消费或投机。
那么,为什么法院会认为机构买家会期待从 Ripple 公司的努力中获得利润呢?
这是因为 Ripple 公司在宣传和市场推广中,一直强调 XRP 的价值与公司的成功紧密相连。例如,他们曾在宣传手册中表示,如果 Ripple 协议(一种让电子货币交换更容易的技术)被广泛使用,XRP 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提高 XRP 的价值。Ripple 公司的高级领导也在公开场合说过类似的话。他们都表示,Ripple 公司会继续努力提高 XRP 的价值。
Ripple 公司还公开强调了他们正在解决一个价值数万亿的问题,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他们表示,如果公司继续成功,会为 XRP 创造大量需求。换句话说,如果 Ripple 公司做得好,XRP 的价值就会上升。
此外,Ripple 公司与机构买家的销售合同中,一些条款也显示出买家购买 XRP 主要是为了投资,而不是为了消费。例如,一些买家同意了根据 XRP 的交易量进行锁定或转售限制。这些限制意味着买家不能立即使用或转售他们购买的 XRP。这与 XRP 被用作货币或其他消费品的用途是不一致的。
Aiying 观点:Ripple 官方包括高层在市场推广上有意识的强调未来 XRP 的价值会随着公司的努力而升值以及在销售合同条款体现了投资需求的条件等情况,这基本也肯定符合了这个要素条件。而这种情况也是发生在发生在绝大多数的代币方上现有情况上,所以实际情况不会太美好。
“其他销售方式 Other Distributions”
当中 SEC 还提到了一种被称为“其他销售方式”的情况,这主要涉及 Ripple 公司向员工和第三方公司分发 XRP 作为报酬的情况。这些第三方公司包括参与 Ripple 的 Xpring 项目的公司,该项目旨在开发更多 XRP 和 XRP 账本的用途,涉及金额达 7.57 亿美元。SEC 认为,Ripple 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些第三方将 XRP 转手到公众市场,从而为自己筹集资金,也属于证券的行为。
但法院不这么认为,而觉得“其他销售方式”并没有满足“Howey 测试”的第一条原则,即需要有“投资金钱”的行为。实际上,接收 XRP 的员工和第三方公司,并没有向 Ripple 公司支付任何形式的金钱或有形财产。相反,是 Ripple 公司将 XRP 支付给了他们。此外,并没有证据表明,Ripple 公司通过这种方式筹集了资金,因为他们并没有从这些 XRP 的分发中获得任何收益。
于是 SEC 继续申诉称:“其他销售方式”实际上是间接的公开发行,因为接收 XRP 的各方可能会将 XRP 转手给其他人。
但 SEC 并没有进一步证明这些二级市场的销售构成了投资合同的提供或销售,他们并不知道买家的身份,买家也不知道卖家的身份,所以这些交易记录并不能证明他们违反了“Howey 测试”的规定。因此,法院最终判决,Ripple 的“其他销售方式”并没有构成投资合同的提供和销售。同理 Larsen 和 Garlinghouse 在数字资产交易所上的 XRP 交易,并不构成提供和销售投资合同。
AIying 观点:以上这个判决挺有意思在于这是否意味着,只要销售活动不通过投资合同协议进行,而是用费用支付,交易所二级市场进行销售就可以不构成 Howey 要素条件,而被定性为非证券型代币。
至少目前是这样,那交易所和早些时候没有通过投资协议或者 ICO/IEO/Launchpad 等形式发行的代币那就恭喜了,你们可以暂时脱离 SEC 的骚扰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判决书一出 Coinbase、Kraken 等交易所也把此前下架的 XRP 放心的麻溜的再次上市,而 Coinbase 当日涨幅扩大至 21%。
二、首轮裁决只是刚开始,SEC 大概率还会继续上诉
话说回来,Ripple 也花了 2 亿美金律师费的代价,为行业探了探路,也是很伟大,而美国法院系统也有个小秘密,因为资源紧张,美国法律系统无法负担更大的案件处理量,导致只有不到 10% 的民事和刑事案件最终被审理。了解这一现状的法官,通常会向案件双方的律师施加压力,以达成和解。
因此,有人推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可能会试图和 Ripple 达成和解,但出人意料的是,SEC 和 Ripple 的立场都坚定无比,毕竟都关乎自己在加密领域存亡和管辖权的范围。而目前 Ripple 的裁决只是“一位地区法院法官的部分简易判决,虽然有说服力,但它对其他法院没有约束力,很有可能会被 SEC 上诉推翻”。
总结
“机构销售”败诉,“其他销售方式”阶段性胜诉。而当中判决书当中对于“其他销售方式”的判决中存在模棱两可的地方,好比你在一个大市场上买了一件商品,然后你被告知这个商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视为非法,但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完全合法的,比较模糊。
而这主要来自于当前对于加密货币如 XRP 的法律定义以及其应用的不明确和不一致。这就像是我们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来决定你买的那个商品到底应该被视为什么。所以最后可能还是得美国国会能够出台新的规定,明确加密货币的法律地位,就像其他国家(例如欧盟、香港、新加坡)一样。
而当下这场争论将为美国、也为整个行业未来的监管规则设定基调,并将影响未来的加密货币市场走向。因此,任何一方的胜利都可能会压缩另一方的权力空间,导致双方陷入僵局,也不甘于就此和解,所以不能太早的梭哈,据了解很多参与狂欢的代币价格又到原点了,主力相视一笑。
声明:本文由入驻金色财经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金色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金色财经
金色精选
金色精选